跨入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当前影响中国甚至全球的最重要事件。自2月3日开市以来,资本市场受本次疫情的影响,经历了较大的波动。权益市场在开市当日创下历史跌幅后,开启单边上扬,深证成指已恢复至节前水平,科创板更是创出历史新高。对于固收市场而言,长端利率债在开市当日大幅下行后,进入窄幅震荡,并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近几日有所走弱。
当前,随着疫情进入攻坚阶段,非武汉地区确诊人数的连续降低,疫情防控局面不断向好,对于后疫情时期固收市场,我们有以下三点判断:
1、货币政策的宽松对于固收市场存在支撑
2月17日,央行下调了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从此前的3.25%下降至3.15%。央行继2月3日开市以来,连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下降。总体看,为对冲疫情影响,央行将着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未来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流动性宽松格局将延续较长时间,对债市提供支撑。但值得注意的是,1月CPI超预期走高,从非典后经济过热与通胀快速上行的历史经验判断,通胀预期或是未来货币政策的掣肘因素。
2、“稳增长”措施发力托底经济,固收市场或进入震荡行情
目前来看,疫情对于经济的基本面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从现有发送旅客、主要城市迁徙指数,以及发电耗煤量等来看,均远低于历史同期值,复工情况并不理想。当前,政策层面开始从“着重疫情防控”向“兼顾经济发展”调整,各地出台各项政策鼓励返工复工,随着疫情拐点的到来,我国将逐步进入正式返工期。同时,财政部2月11日提前下达更多的专项债额度,显示专项债整体发行工作在原计划基础上会加大规模、加快节奏,以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意外冲击。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2020年财政政策料将更为积极,一方面,结构性减税降费措施将陆续出台;另一方面,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凸显逆周期调控功能。展望后市,长端利率债在基本面预期验证和托底政策出台的多重作用下或将进入震荡行情。
3、疫情对于资质较弱的企业造成较大冲击,谨防信用风险
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和地区信用风险上升,一方面,疫情冲击企业的经营现金流,给近期到期债务较多的企业带来了偿付压力;另一方面,投资者的避险风险情绪上升,低资质企业面临再融资难的问题。同“非典”类似,目前遭受重创的行业主要是旅游、客运、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因此,需警惕本身现金流较为紧张、资质较弱的信用主体,疫情极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目前不建议在信用债投资上进行资质下沉。
风险提示及重要声明:材料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公司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未获得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此文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亦不得对此文内容进行有违原意的删节和修改。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投资有风险,敬请谨慎选择。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ICP备0701763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