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情小结
按照时间线索,2020年前4个月与投资有关的脉络大致如下:1)开年先是科技新周期逻辑的盛行以及科技类主动型基金和ETF大量发行驱动的科技股如火如荼的上涨;2)然后是疫情开始发酵,一些题材炒作的医疗、口罩相关的个股开始上涨,交运、餐饮、旅游等内需板块引领市场大跌;3)春运加速疫情向全国扩散,国家重视并采取武汉封城全国援助、各地加强追踪甄别与防护、快速匹配医疗资源等应对措施,确诊案例数快速攀升,春节开市首日市场以超过70%的个股跌停的方式进行了反应;4)情绪宣泄后,在经济下行压力、宽松的流动性以及进一步宽松的预期、牛市思维惯性、新发基金逢低建仓、疫情受益受损板块深入分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市场暴力反弹,医疗板块和在线+相关的科技板块引领市场,消费、金融、周期等板块象征性跟涨;5)疫情向海外扩散,对经济活力及需求前景的担忧使得欧美日股市、商品市场快速大幅下跌,APEC+的石油价格博弈强化了这一过程并进一步演变成流动性危机,国内市场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拐点出现以及通过新老基建对冲的预期而相对抗跌;6)疫情向更广泛的国家扩散,流动性危机愈演愈烈,各国重视程度加大、G20开会跨国协调,欧美主要国家采取比应对次贷危机力度更大的宽松举措来缓解流动性危机,海外主要股指下跌斜率放缓,国内A股市场因担忧外需下行压力而补跌,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科技股领跌;7)各国宽松政策初步见效,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场反弹,在外需下降预期背景下国内强调内需稳定的重要性,消费板块在历经最后的情绪宣泄后在政策刺激、疫情边际缓解受益及核心个股年报季报保持稳定或超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下引领A股反弹,但受外需影响较大的相关板块反弹有限、依然承压。
可以说在疫情扩散、经济前景担忧、各国政策应对、投资者情绪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我们用一个多季度的时间几乎经历了一个小型金融危机从发酵、强化到边际缓解的大部分过程。市场整体的表现以及不同板块的阶段表现印证了那句话,“资本市场不会按公式来反映经济运行的情况,往往乐观的时候过度乐观,悲观的时候过度悲观。”目前,美股前期跌幅已收复过半,欧洲和亚洲主要国家股市也收复近半,事态似乎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可能无法断言危机就此结束,或许未来(尤其是海外)经济衰退由预期变成现实还会对市场形成向下的冲击,但大概率其对市场的短期影响将弱于3月份。
二、后市展望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未来,尤其是2020年中后程的投资机会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时间或长或短,但疫情终会过去,人类的学习能力、科技进步、疫苗的研发将使我们对新冠病毒产生控制力与免疫力。综观历史,每一次经济受到冲击、市场产生大幅的下跌或宽幅波动,总是会有各种悲观的文章或言论来分析或者解释背后的原因,似乎问题是无法解决或者短期无法调和的;等市场反弹或者创新高了,这些分析与解释又被抛诸脑后,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未来可以如何变得更好的积极乐观论断。对此我们应有客观的态度,保持理性的乐观主义,世界属于那些在最悲观黑暗的时刻敢于乐观的人。
其次,回到市场本身,大概率上,无论是基本面、市场面还是投资者情绪面,尽管短期仍有波动,但未来的总体方向是趋于改善的。考虑到当下及未来可预期的一段时间内全球宽松的流动性,我们相信,未来市场即使再度下跌也是有底的。短期在在疫情或者经济层面仍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市场或仍然处于震荡蓄势、结构性机会轮动的格局,一旦未来经济活力修复或企稳的信号确立,市场有望打破震荡格局重新上行。当下位置的A股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个值得战略配置的资产,即使输时间也不太会明显输空间,是个赔率较佳、概率不低的选择。
再回到投资机会选择上,这次疫情几乎冲击了所有的板块,因而市场一旦企稳,所有的板块都会有相应的表现,但不同板块投资机会的时间窗口、先后顺序、空间幅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同一板块内不同细分领域或个股的表现也会产生分化。我们更看好三类投资机会:一是需求受冲击较小或者能够很快修复的领域,比如必选消费、部分可选消费;二是供给格局重塑、集中度提升的领域,比如一些传统周期行业、农业、部分可选消费的龙头企业;三是产业升级与攻关,通过创造有效供给带动需求的领域,比如医药、5G、半导体、新能车等科技赋能相关领域。
风险提示及重要声明:材料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公司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未获得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此文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亦不得对此文内容进行有违原意的删节和修改。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投资有风险,敬请谨慎选择。